门诊时间:8:00——17:30
在线咨询
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,大家知道我们身体组织的各个器官要都要新陈代谢,而维持身体组织各个器官新陈代谢的是分布在人体各处的血管。这些血管为人体组织供应营养物质,同时排泄掉代谢的物质。除旧和布新依靠血管同时进行,缺一不可。同理,作为支撑人体重量的股骨头也不例外。
病在骨面、根在血管
为什么股骨头最容易坏死呢?通过人体结构分析可以看出,股骨是人体最重要的骨骼,股骨头更为重要,人的直立行走、活动、劳动都依靠股骨头的支撑,但是为股骨头提供营养供给的血管却很少,只有三根(选股外侧动脉、旋股内侧动脉、韧带动脉)。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人手少、任务重。假如一个人病倒(一根血管发生堵塞) 营养就供给不上,这使承担重任的股骨头处于饥饿或半饥饿状态。长此以往,从而引起骨细胞缺血与坏死、骨小梁断裂、股骨头塌陷,进而引发疼痛、跛行、拄拐、瘫痪等。
——知名骨科专家讲解股骨头坏死发病原理 —
查的准,才能治得好
在可视医学技术出现之前,对于查找哪根血管发生血堵、如何疏通血堵,是根源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一大难题。医学界不得不从其他的角度研究可行的治疗途径。如:药物治疗、物理治疗、截骨术、带血管移植术、关节置换术等。上个世纪90年代可视技术的出现为根源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了技术条件。
作为可视检测的代表性技术—德国可视血循分析仪在检测血管堵塞、堵塞的程度实现了“透视”检查,通过360°可视追踪造影、四维成像技术,检查出股骨头三大供血动脉发生血堵的具体位置、栓塞种类以及堵塞程度,让股骨头缺血的病因、病灶一目了然,为融通血管靶向治疗提供精细化数据。化整为零、逐一检查、分期分型。真正做到患者清清楚楚知病因、医生明明白白对症治疗。
能“保髋”不“置换”
虽然目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为骨科学领域最成功的手术之一,但与之相关的并发症(包括感染、假体松动、脱位、假体周围骨折等)日益凸显。关节假体寿命有限、费用昂贵等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。因而,对于青壮年股骨头坏死 患者,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保髋治疗是骨科医师亟需解决的问题。
20世纪90年代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,超导可视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临床中,这为“保髋”治疗股骨头坏死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在经历了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到临床应用,修正、完善、再修正、再完善,在经历了十余年的磨砺后,可视技术在疏通股骨头堵塞血管方面日臻成熟。21世纪初期“可视血堵融通术”应运而生,让“保髋”治疗股骨头坏死,从理想成为现实。
自应用于临床以来,可视血堵融通术为无数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保住了自身股骨头,避免了关节置换。